在汽车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汽车之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产销量与保有量。自动驾驶特区,已成为汽车大城的标配。
3月31日-4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不仅吸引了中国汽车产学研各界的众多高层人士,还邀请京沪两大城市相关的政府人士,重点介绍了两地为自动驾驶车路城协同发展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果。
北京和上海均在2021年5月被确定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简称“双智”)协同发展的第一批试点城市。本次两地的相关情况分别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钱志刚负责介绍。
在整体规划方面,北京此次并没有做出详细的介绍,而是以“打造双智标杆城市”做了简单的概况。上海则较为细致地披露了相关顶层设计,表示嘉定区以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为主要目标,以安亭国际汽车城和嘉定新城为重点区域,牢牢把握“双智”试点,为网联汽车、智慧交通、城市治理三个维度深度赋能。坚持功能导向、应用导向、协同导向、特色导向,努力建成平台可生长、企业可期待、服务可延展、标准成体系的“双智”协同发展的中国样板。
在所做的工作与已取得成果方面,北京与上海相关负责人均做了极为详细的介绍。
在自动驾驶技术测试与应用方面,北京已在经开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了车路云一体化的功能覆盖,近700台社会车辆实现了网联化的功能,测试里程超过了1300万公里,提供了出行服务超过100万次、零售服务90余万次、配送服务超过25万单,实现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配送、无人零售以及微循环接驳等应用场景。同时形成了示范区标准14项,牵头团标4项,牵头北京市地标4项,为行业推广提供了北京标准。
以技术探索为基础,北京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产业协同。目前积已聚集了包括百度、小马智行、主线科技、新石器、云控智行、国汽智图、亮道智能在内的“车路云网图”产业链关键要素企业40余家,同时与清华、北大、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等知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示范区内深入开展新技术的应用工作,先后发布了全球首个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数据集和全球首个开源开放的智能网联路侧单元操作系统智路OS,完成了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的体制机制改革,建成了车规级芯片的测试验证实验中心,支持国创中心建设了孵化基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孵化等优质服务。
上海嘉定则以安亭汽车城90平方公里和嘉定新城核心区为重点区域,建设完成智慧路口近300个,累计建设230.6公里智能网联示范区车路协同环境,同时已有519辆自动驾驶车开展测试和示范应用,已开展测试总里程1079万公里,测试时长59万小时。在具体的应用与服务方面,近50辆自动驾驶专用车开展无人配送、无人清扫、无人零售等示范应用,162辆公交车辆实现网联感知、信息化功能升级,覆盖20条线路。各类车辆示范应用规模已超700,规模居全国之首。
相比北京更注重与企业、高校实现横向的产业协同,上海则致力于推动全行业形成更具纵深度的标准共识。目前嘉定标准研究清单包括28项,涵盖基础数据、基础设施、云平台、网络安全、测试评价等研究方向,目前发布17项,重点牵头研究《充电设施网联化应用技术接口要求》,联合6个试点城市、20余家技术单位共同深化推动形成行业应用和标准共识,出台《智慧道路建设技术指南》,指导智慧道路规范建设,同时牵头发起业内首个基于智慧交通应用的《车路协同智能路侧决策系统》系列标准,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学会和中国公路学会两大机构首次联合立项,进一步支撑“双智”技术融合创新应用。
对于未来进一步的发展目标,北京和上海也都表态积极。
北京表示今年将在已建成的60平方公里智能网联道路的基础上,在亦庄新城范围内再建设100平方公里,并逐步扩展成为全市500平方公里的示范区的扩区建设,打通与大兴国际机场的接驳、物流线路,承接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迭代推进智慧交通管理示范区的建设,率先实现225平方公里内信控路口的联网联控,打造经开区全域的高品质出行体验。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布局,聚焦自动驾驶量产应用和汽车芯片产业链协同两大重点,打造智能网联产业园区,发挥北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投基金的引导作用,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生态。
上海也表示将继续全面推进交通数字化转型,重点布局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汽车芯谷,建设全球智能软件和汽车芯片创新中心,在智能操作系统、车规级芯片等重点领域推出若干嘉定制造产品。到2025年将实现自动驾驶车辆规模超千辆、运行里程超百万公里、服务覆盖超百万人次,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头部企业。争取在产业制造、科技研发、数据应用、行业交流、文化融合、人才引育等方面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
除本次论坛上应邀发言的京沪两城,作为传统汽车之城的武汉也是第一批双智试点城市之一。根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发布的2022年度报告,自动驾驶车辆在武汉已实现武汉经开区——汉阳区的跨区通行,这在全国尚属首次。截至2023年1月,武汉示范区已分五批开放522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路段,总里程751.56公里,覆盖4个行政区600平方公里区域,触达常住人口近200万。同时,武汉已向包括东风、百度、小米等18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发放了256张自动驾驶测试及应用牌照,累计测试总里程突破270万公里,示范区内进行常态化自动驾驶测试及商业化运营的车辆达130台。
该报告甚至喊出将武汉打造为“自动驾驶第一城”的口号。根据规划,未来武汉将开通由经开区开往天河机场、武汉站的快速道路,突破武监高速(经开段)、四环线、机场二高速等高速公路开放路权,在实现大汉阳片区全域打通的基础上,逐步再将汉阳、汉口、武昌片区连成一片。
由此可见,在汽车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汽车之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产销量与保有量。自动驾驶特区,已成为汽车大城的标配。
刊发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车云网观点。
我要说
登录发布评论